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
本站瀏覽人次

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

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易經卜卦討論版 -> 神佛與人心 / 達道居士

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
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 
發表人 內容
站長
版工兼打掃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4
文章: 426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一 三月 17, 2008 6:21 pm    文章主題: 神佛與人心 / 達道居士 引言回覆

神佛與人心 / 達道居士


靈修的觀念,大家都知道對神佛要尊敬,但自身的內心行為和劣根性卻不知要勤修改善。如此雖對神明很尊敬,然命運還是無法改變。一遇事情時就會埋怨神佛沒保佑。其實不是神佛不保佑您。而是神佛無法感應到您的誠心,如何保佑您。或許您會不平的說,我每天都有燒香敬茶,還買很多水果來拜,這樣還不夠誠意嗎?說的很有道理,但不知神明為什麼不能感受到您的誠心誠意?現在我來告訴您這點疑問,這也就是我從易經找到的密碼。易經裡面告訴修行之人的內心修行很重要。各位不知神佛與鬼神的差別何在?神佛為何能成為神佛?因為神佛在人時內心很善良,加上修行誠意做功德與歷世磨練經過大風大浪而不退道,故能成為神佛。鬼神就不一樣,雖然也有修行,但功德不夠,也就是在世時雖沒有做壞事,但內心畢竟存有自私貪念太重,不能為人榜樣廣傳大道,故不能成為神佛而為鬼神。

先來談神佛的修行心,我們都知道受到民間敬仰的神佛,每個都是有慈悲菩薩心。也就是在世時就能奉獻自己的財富,犧牲自己的享受。所謂財富不是光指有形之財,還有無形之財,就是智慧。如論語的學而篇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
我來翻譯一下這句話的真正意義,因為教科書和網路上所翻譯的都有盲點,導致大家雖有在修,卻不知其含意,這「三省」是指精氣神合一,是指每天靜坐回光返照洗心滌慮,此靜坐洗心滌慮有如佛祖每次要傳道時需要靜坐沐浴一番相同。(沐浴就是靜坐去除妄念的意思。)所以叫做吾日三省吾身。如此靜坐致無妄念時自能生出智慧,所生出的智慧能構想出人日常生活中的知識,像這樣所產生出來的知識對人的生活百益無一害。無害即是忠。就好像我們保衛國家,不讓外敵入侵而受到傷害。

至於佛祖每次要傳道時為何需要靜坐沐浴一番,沐浴其實就是靜坐去除妄念的意思。如此在無我相時所講出來的都是天理。今人不知其理,誤以為洗澡更衣。在達摩破相論也有此解釋。我摘錄下來給大家參考。
問:如溫室經說,洗浴眾僧,獲福無量。此則憑於事法,功德始成,若為觀心可相應否?

答:洗浴眾僧者,非洗世間有為事也。世尊當爾為諸弟子說溫室經,欲令受持洗浴之法;故假世事,比喻真宗。隱說七事供養功德,其七事云何?一者淨水、二者燒火、三者澡豆、四者楊柳、五者淨灰、六者蘇髇、七者內衣。以此七法喻於七事,一切眾生由此七法沐浴莊嚴,能除毒心無明垢穢。」其七法者:

一者謂淨戒洗蕩僭非,猶如淨水濯諸塵垢。

二者智慧觀察內外,猶如然火能溫淨水。

三者分別簡棄諸惡,猶如澡豆能淨垢膩。

四者真實斷諸妄想,如嚼楊枝能淨口氣。

五者正信決定無疑,猶如淨灰摩身能辟諸風。

六者謂柔和忍辱,猶如蘇髇通潤皮膚。

七者謂慚愧悔諸惡業,猶如內衣遮醜行體。

如上七法,是經中秘密之義。如來當爾為諸大乘利根者說,非為小智下劣凡夫說,所以今人無能解悟。

其溫室者,即身是也。所以燃智慧火,溫淨戒湯,沐浴身中。真如佛性,受持七法,以自莊嚴。當爾比丘,聰明上智,皆悟聖意,如說修行,功德成就,俱登聖果。

今時眾生,莫測其事,將世間水洗質礙身,自謂依經,豈非誤也。且真如佛性,非是凡形,煩惱塵垢,本來無相,豈可將質礙水,洗無為身?事不相應,云何悟道?若欲身得淨者;當觀此身,本因貪欲,不淨所生,臭穢駢闐,內外充滿。若也洗此身求於淨者,猶如漸漸盡方淨,以此驗之,明知洗外非佛說也。


由以上之論就知佛祖的沐浴,和曾子所說的「三省吾身」相同。就是指靜坐時精氣神合一,洗滌身心、去除妄念。
像這樣所領悟出來的智慧與朋友交流,朋友哪有不信的。何謂朋友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像這樣修行所領悟出來的有用知識智慧,傳授給大家,哪一個不願意學習的。

所以智慧之財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,是要經過長久的洗滌身心方能成為有智慧的人。不是您有做表面的敬拜之心所能得到的。而是要從內心下功夫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。神佛也就是這樣修來的。

接下來談鬼神之事,鬼神不能說每個都壞的,也有好的,只是功德不足,私心還未全能去除,故為鬼神。

再來我們來談感應之事,為何人買最好的東西來供養神佛的做表面功夫,神佛卻無法感應到他的誠意。這點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。我來告訴您,神佛感應是以心來感應,不是用看的。凡間人都是用眼見為憑,所以會被表面上的功夫矇騙了。仙佛是用心感應的,不是用看的,如果內心不是真心,而是有所求之心,仙佛是不可能幫忙的。所以仙佛不會被凡間人的表面功夫矇騙。表面的功夫作的再好,內心卻是充滿了貪嗔癡,只能感受到鬼神相附。這樣您的命運會改變嗎?
各位或許會問我怎麼知道的?其實這在易經都有寫出的。舉個例子來論,易經中孚卦九二爻辭:

鳴鶴在陰,其子和之,

鳴鶴在陰者。陰者,就是在暗地或很遠或深谷之意。鳴鶴不管在哪裡發聲,其子自能能感受到,而應之和之。以此之論用之於人,人若內心為善,則善來應之;若內心存有貪嗔癡於惡,則惡亦隨之。以此論善為神佛之應,惡為鬼神之應。故引鳴鶴在陰,取同類相應以證之,以其同類相感召故也。人亦然,神佛鬼神也是以心來感應。

我來說一個真實故事,以前有一位師姐因為在家作裁縫加工,但常常在車線時,經常絞線,檢查縫紉車機器,沒有故障。為此很煩惱,有次跟另一師姐去一間神壇問事,神明說好解決。只要把縫紉車移開到另一邊就可以了。

其宮壇門生問何因?神說縫紉車擋住祖先牌位的去路,因此祖先出來活動時經過此縫紉車不能通過,所以才會絞線。門生說這太離譜了,難道祂們不會閃開嗎?

神明說當初安祖先牌位時,所經過的路線就像我們的馬路一樣。所以祂們也是照原來的路線走。所以只要把縫紉車移開就不會絞線了。
由此對話知無形是用心感應人心。就像「天無心以人之心為心。」

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

言我雖有美好之爵位,不私藏的獨享所有,願與其他物共享之。物,包括人、無形、動物…在內。人能如此的布施於物,物則有感我之善恩,亦會來歸從於我,是善往則善者來,這些可證明人能以善及物,物亦會以善來應我也。

子曰: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況其邇者乎。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則千里之外違之,況其邇者乎。言出乎身,加乎民,行發乎邇,見乎遠,

這句話就是說人如內心行為出其言善,則外在千里之遠的神佛都能感應到,則近的神佛更不用說了,也可以感應到,故曰「況其邇者乎。」如內心所發出的是惡的,相同的神佛不能感應得到,只有惡的鬼神感應得到。所以人身所發出的善惡,無論是遠或近,皆有無形感應之也。

言行,君子之樞機,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也。

所以君子一言一動不管或明或暗,所發出的或善或惡都會有感應的。所以能帶來光榮與是非災難之命運。

言行,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。可不慎乎。

故言行雖初在於身,但累積的善惡積慢慢的會成形而不已,到最後就能感動天地之心,所以修行於心,可不謹慎乎。有句話「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。」就是說此事也。也就是前面所講的「天無心以人之心為心。」

在易經既濟卦九五爻:

九五:東鄰殺牛,不如西鄰之禴祭,實受其福。

牛,祭祀之盛禮也。禴,殷春祭之,告祭之薄者也。言人有了成就時,會敬宗歸祖,於是會舉辦祭祀。而祭祀之盛禮,最大的就是修德之盛禮。人能修德,雖是薄禮之物亦可博得神明來共饗。如果像東鄰之人,未能修德,雖有殺牛至盛之禮,鬼神也不會歆饗。所以有不如西鄰禴祭。可見祭祀雖薄而能修其德的人,神明自會有感應降福。故曰:「東鄰殺牛,不如西鄰之禴祭,實受其福也。」

再來看乾卦九五爻有大人君子之論:

夫大人者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,天且弗違,而況於人乎?況於鬼神乎?

這些都是在說大人所修之德行能與萬物相感應。也就是說大人之德,能無所不合,廣言所合之事,與天地合其德者。

與日月合其明者,謂像日月一樣照臨,使人感受到光明也。

與四時合其序者,如春夏秋冬之序沒有錯失也。也就是行仁義禮智信。用人因才施用。

與鬼神合其吉凶者,人若為善則能感應而得福,若為惡則降禍害也。

先天而天弗違者,若在天時之先行善事,天雖在後也不會成其善心,是天心合大人之心。

後天而奉天時者,若在天時之後行善事,能奉順上天,是大人之心合天心也。

天且弗違,而況於人乎?況於鬼神乎者。像這樣有修德的人再大的善事天都願意幫助他,何況一些小善事而不能成也?天都願意幫助此人,人更不用說了,也願意跟從他。天與人都願意助其成事,那鬼神自然也樂意助他一臂之力了。

由以上知佛經或易經或儒家論語都可以看出修行之心的重要。也就是說修行是要修正其劣根性之心。如果人修道沒有真正去做功德修德,則到頭來會有災難降身。這些不是上天故意要刁難人,也不是閻羅王故意跟您過不去。修行光說無用論,也不是做表面功夫可以矇騙仙佛的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易經卜卦討論版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(GMT + 8 小時)
1頁(共1頁)

 
前往: 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