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
本站瀏覽人次

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

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道聖門專業經書討論版 -> 13 清靜經 920325
前往頁面 1, 2, 3, 4  下一頁
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
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 
發表人 內容
站長
版工兼打掃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4
文章: 426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四月 08, 2007 1:30 am    文章主題: 13 清靜經 920325 引言回覆

92年3月25日出版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玄太和



註冊時間: 2008-02-21
文章: 655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十二月 05, 2008 6:44 pm    文章主題: 虛空品 之五氣朝元 註解 似乎 錯置 引言回覆

蓋 書中 41 頁第一行 言 :

空於喜,則魂定,魂定,而東方青帝之氣朝元。空於怒,則魄定,魄定,而西方白帝之氣朝元。空於哀,則神定,神定,而南方赤帝之氣朝元。空於樂,則精定,精定,而北方黑帝之氣朝元。空於慾,則意定,意定,而中央黃帝之氣朝元。故曰:五氣朝元

敝人 看 老師 發之講義 : 五行 對應 五誌 對應 五色

木 火 土 金 水

怒 喜 思 悲 恐

青 赤 黃 白 黑

由此 推之 喜 必 與 火 有關聯 , 木 對應 怒 , 金 對應 悲 , 那如此 空於喜 怎會 扯上東方青帝 , 空於怒 怎會 扯上西方白帝 ,空於哀 怎會 扯上南方赤帝 , 依五色 對應 顯然 令人 迷惑 , 請 師兄 師姐們 明瞭者 , 解惑一下 ............
_________________
★ 玄學悟善五元中 ☆ 太極八卦性命功 ★ 和合世事生死通 ☆ 道得圓融返虛空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yoyo
小囉囉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8
文章: 711
來自: Mars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十二月 05, 2008 7:05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虛空品 之五氣朝元 註解 似乎 錯置 引言回覆

玄太和 寫到:
蓋 書中 41 頁第一行 言 :

空於喜,則魂定,魂定,而東方青帝之氣朝元。
空於怒,則魄定,魄定,而西方白帝之氣朝元。
空於哀,則神定,神定,而南方赤帝之氣朝元。
空於樂,則精定,精定,而北方黑帝之氣朝元。
空於慾,則意定,意定,而中央黃帝之氣朝元。
故曰:五氣朝元

敝人 看 老師 發之講義 : 五行 對應 五誌 對應 五色

木 火 土 金 水

怒 喜 思 悲 恐

青 赤 黃 白 黑

由此 推之 喜 必 與 火 有關聯 , 木 對應 怒 , 金 對應 悲 , 那如此 空於喜 怎會 扯上東方青帝 , 空於怒 怎會 扯上西方白帝 ,空於哀 怎會 扯上南方赤帝 , 依五色 對應 顯然 令人 迷惑 , 請 師兄 師姐們 明瞭者 , 解惑一下 ............


師兄此問題真是提得好,我個人以為清靜經所言之「喜怒哀樂慾」並非指五行中之「五誌--怒喜思悲恐 」。易言之,這是另一組,雖然名詞一樣,但所指不同,因而並無矛盾。

可參考清靜經氣質品第九-P34
若果能去喜情,化為元性。
去怒情,化為元情。
去哀情,化為元神。
去樂情,化為元精。
去慾情,化為元氣。
五慾化為五元

再配合圖來看,以東西南北的位置論之,並無矛盾。

書中有很多的名詞雖相同,但並非指一樣的事物,這需要在研究經典時細細品味。

以上請參酌
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玄太和



註冊時間: 2008-02-21
文章: 655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十二月 05, 2008 8:53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六賊品 之 七情六慾 引言回覆

再看 29 頁 第7 行 :
還有七情之傷,而不可不知也。七情者,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慾,是也。喜多傷心,怒多傷肝,哀多傷肺,懼多傷膽,愛多傷神,惡多傷情,慾多傷脾,此為七情牽心知傷也。


五臟 對應 五元 對應 七情 之 三情

肝 心 脾 肺 腎

元 元 元 元 元
性 神 氣 情 精

怒 喜 慾 哀
傷 傷 傷 傷
肝 心 睥 肺


若七情六慾 之各個分解 , 去喜情 應當化元神 , 去怒情應當化元性 , 去哀情 應當化元情 , 所以五慾化五元之三元 , 不是跟七情中 之喜 ,怒 ,哀 三情 去多之傷而化的嗎 ? 請師兄師姐指導....................
_________________
★ 玄學悟善五元中 ☆ 太極八卦性命功 ★ 和合世事生死通 ☆ 道得圓融返虛空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子理
店小二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12
文章: 374
來自: 道聖門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一月 04, 2009 9:25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喜怒哀樂之參考 引言回覆

師兄的問題應該可以再下述的兩不經典找到答案!!

一、周易闡真
河圖
河圖者,五行順行,自然無為之道也。伏羲時,有龍馬出孟河,其背有點,二七在前,一六在後,三八在左,四九在右,五十在中。其位五象五行,一六在後,象北方壬癸水;二七在前,象南方丙丁火;三八在左,象東方甲乙木;四九在右,象西方庚辛金;五十在中,象中央戊己土。中五點,又象太極含四象;中一點,又象太極含一氣。雖五十五點,其實二五,二五其實一五,一五總是中一。因其有五行,故分五點,因其五行有陰陽,故又積為十點,因其五行各有陰陽,故又積為五十五點。

孔傳曰:"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"蓋天地造化之道,不過一個陽五行,一個陰五行,一生一成而已。雖分五行,而實一陰一陽運用之,雖陰陽運用,而實一氣來往運用之。故其象: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又生金。從中而始,從中而終。始之終之,無非一氣,無非一中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即土宮中和合四象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,即四象在外一氣流行也。中者,和也、一氣也,總是太極也。惟人也,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身,身中即具此陰陽五行之氣。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後天,先天五行屬陽,後天五行屬陰,一三五七九,陽五行,先天也;二四六八十,陰五行,後天也。以先天而論,一為元精,屬水,為壬水;三為元性,屬木,為甲木;五為元氣,屬士,為戊土;七為元神,屬火,為丙火;九為元情,屬金,為庚金,此五元也。五元既具,五德即於此而寓之。

五德者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也。
元精者,不精之精,其體純粹,發而為智。
無神者,不神之神,其體圓通,發而為禮。
元性者,無性之性,其體柔慈,發而為仁。
元情者,無情之情,其體剛烈,發而為義。
元氣者,無氣之氣,其體純一,發而為信。
五元者,五行之氣。
五德者,五行之性。
五元、五德生於先天,藏於後天,當人在胞胎之中,混混飩飩,一氣混淪,形跡未見,其理已具,所謂未生出者,如圖中五五點攢於一處。

太極之象,古人教人窮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,即此也。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,故謂先天。以後天而論,二為識神,屬火,為丁火;四為鬼魄,屬金,為辛金;六為濁精,屬水,為癸水;八為遊魂,屬木,為乙木;十為妄意,屬土,為己土,此五物也。五物既具,五賊即於此而寓之。

五賊者,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欲也;遊魂主生,其性善,感則生喜;鬼魂主死,其性惡,感則生怒;識神至靈,其性貪,感則生樂;濁精至浮,其性癡,感則生哀;妄意至動,其性亂,感則生欲。但後天五物、五賊,雖是五行所化,其中猶有分別,五物之中,精、神、意皆後起,雖魂、魄最先,魂更先於魄也。

魂者,曆劫輪回之種子,為人為鬼是他,為聖為賢是他,為善為惡也是他,被毛戴角也是他,身未生時他先來,氣未絕時他先去。當人破胞出頭之時,哇的一聲,即魂入竅之時,魂一入竅,受後天木氣與先天元性相合,假依真存,故嬰兒落地時無聲者,不成。以其遊魂未入,雖有元性,不能獨存,假借真存,真亦借假而留也。

至於魄者,借血氣之靈,受金氣而凝結,生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,死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滅,世俗亡人,七七四十九日之期,正為此耳。

魂之為物,遷移不定,離此去彼,離彼來此,輪回不息,曆劫不壞,魄則隨身而有無之。識神雖受火氣而生,亦魂之所出;濁精雖受水氣而生,亦魄之所攝。

意者,思慮動作,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。五物、五賊,皆是生身以後所有,所謂已生出者也。以其事在生身以後,故謂後天。

至於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濁而有形,又不在此例矣。有生之初,後天五行與先天五行,兩而合一,五物為五元所統攝,五賊為五德所制伏,一舉一動,皆先天主宰,後天不過為役從耳。故嬰兒無識無知之時,至善無惡,仁之至矣。仁即元性之見端也,人我兩忘,義之至也;義即元情之見端也,聲色不迷,智之至矣;智即元精之見端也,心氣和平,禮之至矣;禮即元神之見端也,誠一不二,信之至矣;信即元氣之見端也。靜之則為五元,動之則為五德,動靜皆是先天用事,間有喜、怒、哀、樂之跡,俱出無心,喜而不留,怒而不遷,哀而不傷,樂而不淫。喜、怒、哀、樂之未發,謂之中,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中也、和也,是謂無欲。無欲則精、神、魂、魄、意,各安其位,聽其先天主宰。

先天、後天,陰陽相交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或先天動而後天成,或後天動而先天成,真不離假,假不離真,真賴假以全,假賴真而存,渾然一氣,無傷無損,圓成具足,如圖之五行。陰陽同居,一氣流行之象。古人教人窮取娘生面者,即在此也。

即其二八之年,先天氣足,陽極而陰潛生,交於後天,於是魂魄不定,識神起而精竅開,意亂心迷,五物並興,五賊相戕,五元五德,漸次剝消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陰氣純而陽氣盡,不死豈能乎?此順則生人之道也。惟聖人有先天之學,能於先天未極之時而保陽,於後天將生之時而退陰,借後天養先天,以先天化後天,行無為之道,直入聖基。

無為之道,乃不外此河圖妙理,河圖自中而生陰陽五行,即生人順生之道也。河圖五行,陰陽相合,一氣渾然,即生聖逆運之道也。逆運非返還之謂,乃逆藏五行,歸於中黃太極,複見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。

孟子曰:仁義理智根於心,其生色也。睟然現於面,盎于背,施於四體。四體不言而喻,蓋心為一身之主,具有仁義理智之德,以一心而運仁義禮智,純是天真,五物五賊,皆順聽其命,五行攢簇,四象和合,性即是命,命即是性,性命一家,陰陽渾化,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,根心生色,不言而喻,自然而然也.但此心,非肉團之頑心,乃天地之心,五行不到,四大不著,所謂元牝之門者是也。無方所、無定位,擬之則失,議之則非,不可以言傳,不可以筆肖。開闔有時,動靜自如,不偏不倚,至虛至靈,強而名之,太極是也,強而圖之,這個○是也,即河圖中之一點。因其此心為天地之根,為性命之源,後之高明者,強圖以連環樣(圖)使人自醒自悟,以神契之耳。

是心也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三千大千容不得他,釋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經,說不像他;儒家六經四書,論不及他;道家丹經子書,千帙萬卷,形容不盡他。以言其無,則又活活潑潑;以言其有,則又杳杳冥冥。有無不立,動靜不拘。有此心,則出死入生;失此心,則出生入死。生之死之,只在此心得失之間耳。

仁義禮智根於心,根於此心也。此心內有五行之氣,而無五行之質,藏於五行之中,而不落於五行,本于父母未生之前,現于父母既生以後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,所以主宰乎仁義禮智之德。仁義禮智,皆此心之變化也。因其能變化仁義禮智,又有信之名。信非外而言語之信,乃陰陽合一,真實無妄之信。真實者,妙有也。無妄者,真空也。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仁義禮智,皆在其中。

無為之事者,以道全形之事。以道全形,即以信而統仁義禮智也。即以仁義禮智,而歸於一信也。即以仁義禮智而歸於一信也。即以仁義禮智而歸於一心也。亦即仁義禮智而歸於一中也。信也,心也,中也,總一氣也。一氣流行,五元五德,凝結不散,渾然太極,不滲不漏,後天五物五賊,亦皆化而為陽。先天氣,後天氣,兩而合一,了性即可了命,上德無為之道,河圖之理畢露矣。

二、黃帝內經素問
陰 陽 應 象 大 論 篇 第 五
   
    天 有 四 時 五 行 以 生 長 收 藏 , 以 生 寒 暑 燥 濕 風 。 人有 五 臟 化 五 氣 , 以 生 喜 怒 悲 憂 恐 。
    故 喜 怒 傷 氣 , 寒 暑 傷 形 。
    暴 怒 傷 陰 , 暴 喜 傷 陽 。
    厥 氣 上 行 , 滿 脈 去 形 。
    喜 怒 不 節 , 寒 暑 過 度 , 生 乃 不 固 。
    故 重 陰 必 陽 , 重 陽 必 陰 。
    故 曰 : 冬 傷 於 寒 , 春 必 溫 病 , 春 傷 於 風 , 夏 生 飧泄 , 夏 傷 於 暑 , 秋 必 痎 瘧 ; 秋 傷 於 濕 , 冬 生 咳 嗽 。
    帝 曰 : 餘 聞 上 古 聖 人 , 論 理 人 形 , 列 別 臟 腑 , 端絡 經 脈 , 會 通 六 合 , 各 從 其 經 , 氣 穴 所 發 , 各 有 處 名 ,谿 穀 屬 骨 , 皆 有 所 起 。 分 部 逆 從 , 各 有 條 理 。 四 時 陰 陽, 盡 有 經 紀 。 外 內 之 應 , 皆 有 表 裏 , 其 信 然 乎 。
    岐 伯 對 曰 : 東 方 生 風 , 風 生 木 , 木 生 酸 , 酸 生 肝, 肝 生 筋 , 筋 生 心 , 肝 主 目 。 其 在 天 為 玄 , 在 人 為 道 ,在 地 為 化 。 化 生 五 味 , 道 生 智 , 玄 生 神 , 神 在 天 為 風 ,在 地 為 木 , 在 體 為 筋 , 在 臟 為 肝 。 在 色 為 蒼 , 在 音 為 角, 在 聲 為 呼 , 在 變 動 為 握 , 在 竅 為 目 , 在 味 為 酸 , 在 志為 怒 。 怒 傷 肝 , 悲 勝 怒 , 風 傷 筋 , 燥 勝 風 , 酸 傷 筋 , 辛勝 酸 。
    南 方 生 熱 , 熱 生 火 , 火 生 苦 , 苦 生 心 。 心 生 血 ,血 生 脾 。 心 主 舌 。 其 在 天 為 熱 , 在 地 為 火 , 在 體 為 脈 ,在 臟 為 心 , 在 色 為 赤 , 在 音 為 徵 , 在 聲 為 笑 , 在 變 動 為憂 , 在 竅 為 舌 , 在 味 為 苦 , 在 志 為 喜 。 喜 傷 心 , 恐 勝 喜。 熱 傷 氣 , 寒 勝 熱 。 苦 傷 氣 , 鹹 勝 苦 。
    中 央 生 濕 , 濕 生 土 , 土 生 甘 , 甘 生 脾 , 脾 生 肉 ,肉 生 肺 脾 主 口 。 其 在 天 為 濕 , 在 地 為 土 , 在 體 為 肉 , 在臟 為 脾 , 在 色 為 黃 , 在 音 為 宮 , 在 聲 為 歌 , 在 變 動 為 噦, 在 竅 為 口 , 在 味 為 甘 , 在 志 為 思 。 思 傷 脾 , 怒 勝 思 ,濕 傷 肉 , 風 勝 濕 , 甘 傷 肉 , 酸 勝 甘 。
    西 方 生 燥 , 燥 生 金 , 金 生 辛 , 辛 生 肺 , 肺 生 皮 毛, 皮 毛 在 腎 , 肺 主 鼻 。 其 在 天 為 燥 , 在 地 為 金 , 在 體 為皮 毛 , 在 臟 為 肺 , 在 色 為 白 , 在 音 為 商 , 在 聲 為 哭 , 在變 動 為 咳 , 在 竅 為 鼻 , 在 味 為 辛 , 在 志 為 憂 。 憂 傷 肺 ,喜 勝 憂 , 熱 傷 皮 毛 , 寒 勝 熱 , 辛 傷 皮 毛 , 苦 勝 辛 。
    北 方 生 寒 , 寒 生 水 , 水 生 鹹 , 鹹 生 腎 , 腎 生 骨 髓, 髓 生 肝 , 腎 主 耳 。 其 在 天 為 寒 , 在 地 為 水 , 在 體 為 骨, 在 臟 為 腎 , 在 色 為 黑 , 在 音 為 羽 , 在 聲 為 呻 , 在 變 動為 慄 , 在 竅 為 耳 , 在 味 為 鹹 , 在 志 為 恐 。 恐 傷 腎 , 思 勝恐 , 寒 傷 血 , 燥 勝 寒 , 鹹 傷 血 , 甘 勝 鹹 。

另外,志在古字與識相通,為記也!!自漢後,志與識便成為兩個字!!(參考說文解字-志)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玄太和



註冊時間: 2008-02-21
文章: 655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一月 04, 2009 11:26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喜怒哀樂之參考 引言回覆

子理 寫到:
師兄的問題應該可以在下述的兩部經典找到答案!!

一、周易闡真
河圖
河圖者,五行順行,自然無為之道也。伏羲時,有龍馬出孟河,其背有點,二七在前,一六在後,三八在左,四九在右,五十在中。其位五象五行,一六在後,象北方壬癸水;二七在前,象南方丙丁火;三八在左,象東方甲乙木;四九在右,象西方庚辛金;五十在中,象中央戊己土。中五點,又象太極含四象;中一點,又象太極含一氣。雖五十五點,其實二五,二五其實一五,一五總是中一。因其有五行,故分五點,因其五行有陰陽,故又積為十點,因其五行各有陰陽,故又積為五十五點。

孔傳曰:"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"蓋天地造化之道,不過一個陽五行,一個陰五行,一生一成而已。雖分五行,而實一陰一陽運用之,雖陰陽運用,而實一氣來往運用之。故其象: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又生金。從中而始,從中而終。始之終之,無非一氣,無非一中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即土宮中和合四象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,即四象在外一氣流行也。中者,和也、一氣也,總是太極也。惟人也,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身,身中即具此陰陽五行之氣。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後天,先天五行屬陽,後天五行屬陰,一三五七九,陽五行,先天也;二四六八十,陰五行,後天也。以先天而論,一為元精,屬水,為壬水;三為元性,屬木,為甲木;五為元氣,屬士,為戊土;七為元神,屬火,為丙火;九為元情,屬金,為庚金,此五元也。五元既具,五德即於此而寓之。

五德者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也。
元精者,不精之精,其體純粹,發而為智。
元神者,不神之神,其體圓通,發而為禮。
元性者,無性之性,其體柔慈,發而為仁。
元情者,無情之情,其體剛烈,發而為義。
元氣者,無氣之氣,其體純一,發而為信。
五元者,五行之氣。
五德者,五行之性。
五元、五德生於先天,藏於後天,當人在胞胎之中,混混飩飩,一氣混淪,形跡未見,其理已具,所謂未生出者,如圖中五五點攢於一處。

太極之象,古人教人窮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,即此也。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,故謂先天。以後天而論,二為識神,屬火,為丁火;四為鬼魄,屬金,為辛金;六為濁精,屬水,為癸水;八為遊魂,屬木,為乙木;十為妄意,屬土,為己土,此五物也。五物既具,五賊即於此而寓之。

五賊者,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欲也;遊魂主生,其性善,感則生喜;鬼魂主死,其性惡,感則生怒;識神至靈,其性貪,感則生樂;濁精至浮,其性癡,感則生哀;妄意至動,其性亂,感則生欲。但後天五物、五賊,雖是五行所化,其中猶有分別,五物之中,精、神、意皆後起,雖魂、魄最先,魂更先於魄也。

魂者,曆劫輪回之種子,為人為鬼是他,為聖為賢是他,為善為惡也是他,被毛戴角也是他,身未生時他先來,氣未絕時他先去。當人破胞出頭之時,哇的一聲,即魂入竅之時,魂一入竅,受後天木氣與先天元性相合,假依真存,故嬰兒落地時無聲者,不成。以其遊魂未入,雖有元性,不能獨存,假借真存,真亦借假而留也。

至於魄者,借血氣之靈,受金氣而凝結,生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,死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滅,世俗亡人,七七四十九日之期,正為此耳。

魂之為物,遷移不定,離此去彼,離彼來此,輪回不息,曆劫不壞,魄則隨身而有無之。識神雖受火氣而生,亦魂之所出;濁精雖受水氣而生,亦魄之所攝。

意者,思慮動作,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。五物、五賊,皆是生身以後所有,所謂已生出者也。以其事在生身以後,故謂後天。

至於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濁而有形,又不在此例矣。有生之初,後天五行與先天五行,兩而合一,五物為五元所統攝,五賊為五德所制伏,一舉一動,皆先天主宰,後天不過為役從耳。故嬰兒無識無知之時,至善無惡,仁之至矣。仁即元性之見端也,人我兩忘,義之至也;義即元情之見端也,聲色不迷,智之至矣;智即元精之見端也,心氣和平,禮之至矣;禮即元神之見端也,誠一不二,信之至矣;信即元氣之見端也。靜之則為五元,動之則為五德,動靜皆是先天用事,間有喜、怒、哀、樂之跡,俱出無心,喜而不留,怒而不遷,哀而不傷,樂而不淫。喜、怒、哀、樂之未發,謂之中,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中也、和也,是謂無欲。無欲則精、神、魂、魄、意,各安其位,聽其先天主宰。

先天、後天,陰陽相交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或先天動而後天成,或後天動而先天成,真不離假,假不離真,真賴假以全,假賴真而存,渾然一氣,無傷無損,圓成具足,如圖之五行。陰陽同居,一氣流行之象。古人教人窮取娘生面者,即在此也。

即其二八之年,先天氣足,陽極而陰潛生,交於後天,於是魂魄不定,識神起而精竅開,意亂心迷,五物並興,五賊相戕,五元五德,漸次剝消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陰氣純而陽氣盡,不死豈能乎?此順則生人之道也。惟聖人有先天之學,能於先天未極之時而保陽,於後天將生之時而退陰,借後天養先天,以先天化後天,行無為之道,直入聖基。

無為之道,乃不外此河圖妙理,河圖自中而生陰陽五行,即生人順生之道也。河圖五行,陰陽相合,一氣渾然,即生聖逆運之道也。逆運非返還之謂,乃逆藏五行,歸於中黃太極,複見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。

孟子曰:仁義理智根於心,其生色也。睟然現於面,盎于背,施於四體。四體不言而喻,蓋心為一身之主,具有仁義理智之德,以一心而運仁義禮智,純是天真,五物五賊,皆順聽其命,五行攢簇,四象和合,性即是命,命即是性,性命一家,陰陽渾化,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,根心生色,不言而喻,自然而然也.但此心,非肉團之頑心,乃天地之心,五行不到,四大不著,所謂元牝之門者是也。無方所、無定位,擬之則失,議之則非,不可以言傳,不可以筆肖。開闔有時,動靜自如,不偏不倚,至虛至靈,強而名之,太極是也,強而圖之,這個○是也,即河圖中之一點。因其此心為天地之根,為性命之源,後之高明者,強圖以連環樣(圖)使人自醒自悟,以神契之耳。

是心也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三千大千容不得他,釋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經,說不像他;儒家六經四書,論不及他;道家丹經子書,千帙萬卷,形容不盡他。以言其無,則又活活潑潑;以言其有,則又杳杳冥冥。有無不立,動靜不拘。有此心,則出死入生;失此心,則出生入死。生之死之,只在此心得失之間耳。

仁義禮智根於心,根於此心也。此心內有五行之氣,而無五行之質,藏於五行之中,而不落於五行,本于父母未生之前,現于父母既生以後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,所以主宰乎仁義禮智之德。仁義禮智,皆此心之變化也。因其能變化仁義禮智,又有信之名。信非外而言語之信,乃陰陽合一,真實無妄之信。真實者,妙有也。無妄者,真空也。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仁義禮智,皆在其中。

無為之事者,以道全形之事。以道全形,即以信而統仁義禮智也。即以仁義禮智,而歸於一信也。即以仁義禮智而歸於一信也。即以仁義禮智而歸於一心也。亦即仁義禮智而歸於一中也。信也,心也,中也,總一氣也。一氣流行,五元五德,凝結不散,渾然太極,不滲不漏,後天五物五賊,亦皆化而為陽。先天氣,後天氣,兩而合一,了性即可了命,上德無為之道,河圖之理畢露矣。

二、黃帝內經素問
陰 陽 應 象 大 論 篇 第 五
   
    天 有 四 時 五 行 以 生 長 收 藏 , 以 生 寒 暑 燥 濕 風 。 人有 五 臟 化 五 氣 , 以 生 喜 怒 悲 憂 恐 。
    故 喜 怒 傷 氣 , 寒 暑 傷 形 。
    暴 怒 傷 陰 , 暴 喜 傷 陽 。
    厥 氣 上 行 , 滿 脈 去 形 。
    喜 怒 不 節 , 寒 暑 過 度 , 生 乃 不 固 。
    故 重 陰 必 陽 , 重 陽 必 陰 。
    故 曰 : 冬 傷 於 寒 , 春 必 溫 病 , 春 傷 於 風 , 夏 生 飧泄 , 夏 傷 於 暑 , 秋 必 痎 瘧 ; 秋 傷 於 濕 , 冬 生 咳 嗽 。
    帝 曰 : 餘 聞 上 古 聖 人 , 論 理 人 形 , 列 別 臟 腑 , 端絡 經 脈 , 會 通 六 合 , 各 從 其 經 , 氣 穴 所 發 , 各 有 處 名 ,谿 穀 屬 骨 , 皆 有 所 起 。 分 部 逆 從 , 各 有 條 理 。 四 時 陰 陽, 盡 有 經 紀 。 外 內 之 應 , 皆 有 表 裏 , 其 信 然 乎 。
    岐 伯 對 曰 : 東 方 生 風 , 風 生 木 , 木 生 酸 , 酸 生 肝, 肝 生 筋 , 筋 生 心 , 肝 主 目 。 其 在 天 為 玄 , 在 人 為 道 ,在 地 為 化 。 化 生 五 味 , 道 生 智 , 玄 生 神 , 神 在 天 為 風 ,在 地 為 木 , 在 體 為 筋 , 在 臟 為 肝 。 在 色 為 蒼 , 在 音 為 角, 在 聲 為 呼 , 在 變 動 為 握 , 在 竅 為 目 , 在 味 為 酸 , 在 志為 怒 。 怒 傷 肝 , 悲 勝 怒 , 風 傷 筋 , 燥 勝 風 , 酸 傷 筋 , 辛勝 酸 。
    南 方 生 熱 , 熱 生 火 , 火 生 苦 , 苦 生 心 。 心 生 血 ,血 生 脾 。 心 主 舌 。 其 在 天 為 熱 , 在 地 為 火 , 在 體 為 脈 ,在 臟 為 心 , 在 色 為 赤 , 在 音 為 徵 , 在 聲 為 笑 , 在 變 動 為憂 , 在 竅 為 舌 , 在 味 為 苦 , 在 志 為 喜 。 喜 傷 心 , 恐 勝 喜。 熱 傷 氣 , 寒 勝 熱 。 苦 傷 氣 , 鹹 勝 苦 。
    中 央 生 濕 , 濕 生 土 , 土 生 甘 , 甘 生 脾 , 脾 生 肉 ,肉 生 肺 脾 主 口 。 其 在 天 為 濕 , 在 地 為 土 , 在 體 為 肉 , 在臟 為 脾 , 在 色 為 黃 , 在 音 為 宮 , 在 聲 為 歌 , 在 變 動 為 噦, 在 竅 為 口 , 在 味 為 甘 , 在 志 為 思 。 思 傷 脾 , 怒 勝 思 ,濕 傷 肉 , 風 勝 濕 , 甘 傷 肉 , 酸 勝 甘 。
    西 方 生 燥 , 燥 生 金 , 金 生 辛 , 辛 生 肺 , 肺 生 皮 毛, 皮 毛 在 腎 , 肺 主 鼻 。 其 在 天 為 燥 , 在 地 為 金 , 在 體 為皮 毛 , 在 臟 為 肺 , 在 色 為 白 , 在 音 為 商 , 在 聲 為 哭 , 在變 動 為 咳 , 在 竅 為 鼻 , 在 味 為 辛 , 在 志 為 憂 。 憂 傷 肺 ,喜 勝 憂 , 熱 傷 皮 毛 , 寒 勝 熱 , 辛 傷 皮 毛 , 苦 勝 辛 。
    北 方 生 寒 , 寒 生 水 , 水 生 鹹 , 鹹 生 腎 , 腎 生 骨 髓, 髓 生 肝 , 腎 主 耳 。 其 在 天 為 寒 , 在 地 為 水 , 在 體 為 骨, 在 臟 為 腎 , 在 色 為 黑 , 在 音 為 羽 , 在 聲 為 呻 , 在 變 動為 慄 , 在 竅 為 耳 , 在 味 為 鹹 , 在 志 為 恐 。 恐 傷 腎 , 思 勝恐 , 寒 傷 血 , 燥 勝 寒 , 鹹 傷 血 , 甘 勝 鹹 。

另外,志在古字與識相通,為記也!!自漢後,志與識便成為兩個字!!(參考說文解字-志)



感謝子理師兄引經據典 ,剖析出處 , 如此一來 就分清楚 各個立論的說法. 妙哉 !! 群經之首 !!清淨經 !! 感恩 !!
_________________
★ 玄學悟善五元中 ☆ 太極八卦性命功 ★ 和合世事生死通 ☆ 道得圓融返虛空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子理
店小二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12
文章: 374
來自: 道聖門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二 一月 13, 2009 9:35 pm    文章主題: 河圖為生,洛書為剋 引言回覆

玄太和師兄您好!!

您不用客氣!!

河圖的作用在於生,就好像靜坐煉先天氣,從天而降生萬物,洛書即為克制習性以反先天!!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不二

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7
文章: 204
來自: 台北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四 二月 19, 2009 11:19 am    文章主題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聖道品十五

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註:為化眾生者,為者專意也。化者普度也。眾者一概也。生者男女也。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。為者助成也。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。能悟之者,能是能為,悟是窮究,得了大道,總要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,……

請問這….. 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是什麼意思呢 ??

又 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 此處名者,為何作 聲揚 解釋呢 ?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不二

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7
文章: 204
來自: 台北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三月 13, 2009 9:15 a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不二 寫到:
聖道品十五

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註:為化眾生者,為者專意也。化者普度也。眾者一概也。生者男女也。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。為者助成也。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。能悟之者,能是能為,悟是窮究,得了大道,總要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,……

請問這….. 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是什麼意思呢 ??

又 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 此處名者,為何作 聲揚 解釋呢 ?



看來本版是已拜師者之專業書籍討論,個人似乎不符條件吧 !! 那麼移到一般討論區如何 ??

..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yoyo
小囉囉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8
文章: 711
來自: Mars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三月 14, 2009 12:45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不二 寫到:
聖道品十五

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註:為化眾生者,為者專意也。化者普度也。眾者一概也。生者男女也。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。為者助成也。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。能悟之者,能是能為,悟是窮究,得了大道,總要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,……

請問這….. 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是什麼意思呢 ??

又 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 此處名者,為何作 聲揚 解釋呢 ?


回西,西方屬金,屬秋,屬收圓。氣機從一陽來復種種變化直到丹熟,煉功已成。也是指逆修的一種比擬,勸人回頭是岸,勿再隨波逐流之義。

道本無形象可言,其妙在虛空中,於自身中則是先天氣煉出的種種奧妙體會。因為無形無象,實無所得,非真無所得,蓋因不得見、不得觸、不得聞,以一般人的觀點來看,似乎無所得,因其體會在自身中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但因眾生不明無形無象之理,傳道時還得以有形有象之物比擬之。因此以「得道」為「名」,聲揚可想成是我以「得道」為一種「名聲」(例如聲揚某某大師已得道),欲求道者慕名而來,方可對他們傳聖道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站長
版工兼打掃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4
文章: 426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三月 15, 2009 3:09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不二 寫到:
不二 寫到:
聖道品十五

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註:為化眾生者,為者專意也。化者普度也。眾者一概也。生者男女也。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。為者助成也。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。能悟之者,能是能為,悟是窮究,得了大道,總要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,……

請問這….. 勸化九六眾生,而回西也。是什麼意思呢 ??

又 名為得道者,名者聲揚也 此處名者,為何作 聲揚 解釋呢 ?



看來本版是已拜師者之專業書籍討論,個人似乎不符條件吧 !! 那麼移到一般討論區如何 ??

..


您好:

在此討論即可,無關乎會員與否,是以經書的分類而論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不二

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7
文章: 204
來自: 台北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二 三月 17, 2009 11:32 a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yoyo 寫到:


道本無形象可言,其妙在虛空中,於自身中則是先天氣煉出的種種奧妙體會。因為無形無象,實無所得,非真無所得,蓋因不得見、不得觸、不得聞,以一般人的觀點來看,似乎無所得,因其體會在自身中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但因眾生不明無形無象之理,傳道時還得以有形有象之物比擬之。因此以「得道」為「名」,聲揚可想成是我以「得道」為一種「名聲」(例如聲揚某某大師已得道),欲求道者慕名而來,方可對他們傳聖道。


說得好 …實無所得,非真無所得…..,也就是還是有得,

說無所得, 其要點應該是.此(物)本來就有.就在, 既然本俱, 就不能說有所得…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yoyo
小囉囉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8
文章: 711
來自: Mars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三月 20, 2009 5:16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不二 寫到:
yoyo 寫到:


道本無形象可言,其妙在虛空中,於自身中則是先天氣煉出的種種奧妙體會。因為無形無象,實無所得,非真無所得,蓋因不得見、不得觸、不得聞,以一般人的觀點來看,似乎無所得,因其體會在自身中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但因眾生不明無形無象之理,傳道時還得以有形有象之物比擬之。因此以「得道」為「名」,聲揚可想成是我以「得道」為一種「名聲」(例如聲揚某某大師已得道),欲求道者慕名而來,方可對他們傳聖道。


說得好 …實無所得,非真無所得…..,也就是還是有得,

說無所得, 其要點應該是.此(物)本來就有.就在, 既然本俱, 就不能說有所得…


是的。
但重點還是要先「得」!!!也就是這一步功夫要先達成啊!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不二

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7
文章: 204
來自: 台北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一 三月 23, 2009 4:12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yoyo 寫到:


是的。
但重點還是要先「得」!!!也就是這一步功夫要先達成啊!


這是一定的, 所以...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能否解說為 : 為了方便渡化眾生,強名為得道,能悟此方便之說法者,可傳聖道。

而不是…… 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…………

清靜經是部好經典, 若是以水精子注本入手, 那怕只是對初學者的方便說法, 個人總覺得怪怪的 !!

....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yoyo
小囉囉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08
文章: 711
來自: Mars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一 三月 23, 2009 10:35 pm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聖道品十五 引言回覆

不二 寫到:

這是一定的, 所以...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

能否解說為 : 為了方便渡化眾生,強名為得道,能悟此方便之說法者,可傳聖道。


此種解釋不甚恰當。

名為得道也不是方便之說法,光能悟此說法還不夠,還得有實證。就如同上文所言,先得「氣」,方能了然於心。

不二 寫到:

而不是…… 得者受持也。道者工夫也。勸化眾生修道,功德浩大,自外而得之。故曰:得道也…………

清靜經是部好經典, 若是以水精子注本入手, 那怕只是對初學者的方便說法, 個人總覺得怪怪的 !!


於我而言,每部經典都是相通的,若能識其奧義,便不拘泥於文字相!

所以能悟之者,方可傳聖道。悟之就是已經能貫通各部經典,無有分別。若未能體會,即尚未悟之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道聖門專業經書討論版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(GMT + 8 小時)
前往頁面 1, 2, 3, 4  下一頁
1頁(共4頁)

 
前往: 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