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
本站瀏覽人次

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

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台中 -> 「清靜經講解與靜坐練功指導」
前往頁面 上一頁  1, 2, 3
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
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 
發表人 內容
子理
店小二


註冊時間: 2007-04-12
文章: 374
來自: 道聖門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六月 19, 2010 11:07 pm    文章主題: 九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上課心得 引言回覆

子理 寫到:
原訂於星期二與星期四的新開課程,其課程現改為


「清靜經講解與靜坐練功指導」。


時間還是從晚上七點到九點。

其餘時間還是有師兄姊指導各位練功。

歡迎各位同修一起修行。

台中道場 敬啟


昨天看道德經第十二章為腹章,這一章用身體的感官來突顯心的重要,所以一開始就說明了「有益於身者,即有損於心」,這說的相當好,以現在而言,一班人對於身體有益的都會積極去追求,其中不乏補品、氣功、運動等等,但是在這一章中卻說的很清楚,這些有益於身的種種事物,卻會「有損於心」,我想大家剛開始可能會一團霧水,也很少人會去深究,為甚麼有益於身的事,卻對心有損呢?這在原文就說明了「五色令人目盲」、「五音令人耳聾」、「五味令人口爽」,原文從「目」、「耳」、「口」,三種人體感官來說明這些有「益」於身之事,然而在「聖人」,則「為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」,「彼」為有益於身之事,而「此」指的就是「心」。其中內文也對原文有所解釋,直到「是以有道高人,虛其心以養性,實其腹以立命」,這點出了重點,這說明修道要不貪外,從減少自己的身體感官享受做起,因為這些感官刺激會讓人心狂,原文用「五」,五指的是身體的五行,五臟六腑,也就是說這些身體感官最後會牽扯自身的五臟六腑,隨著「心」的浮動而耗散,所耗散者就是「氣」,氣不固則血不行,如此身體怎能健康呢?就如同經書所說的「本欲長生,反求速死」,真是諷刺呀!

老師用坤掛來解釋「腹」,真是妙。腹可以說是虛,因為腹若不虛,則無法容納五臟六腑,若不虛則無法產氣機,所以看似虛,卻因能產太極之氣而為實,同時此氣能生養萬物,為命之根基,所以說是「立命」。其中,老師又點出了另一個重點,就是「功德」,這一點是大家所忽略的,然而功德從佈施開始,慢慢的「虛心養性」,再加上「太極之氣」,自身的一切就能有所轉換。其後的變化就如同書中說的「或受人間煙祀」、「或為天上真宰」,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「一心專注於此,而外來一切,皆視若浮雲,所以虛靈不昧」,老師,能將「外來一切,皆視為浮雲」,真的不簡單,因為這裡說的外來,不僅僅是身體的感官,可能也是修行過程中種種的異象,所以這「外來」就代表著種種的誘惑與考驗,不斷的磨練自己,直到「皆視為浮雲」,才能「虛靈不昧」,這裡講的靈前面加個虛,其中必有深意,竊以為「靈」為應變無停,以「虛」來強調自心上要能「空」,要能「放下」,如果不能如此,就不能將外來一切看成是浮雲,就表示心中有「物」,而不「虛」,不虛則不靈。

在修身的部份,在一開始就點出「教人修身大旨,原與塵世相反」,這是因為「聲色貨利百般美好,雖有利於人身,究無利於人心,又況人心一貪,人身即不利焉」,後來又說「聖人修內不修外,為腹不為目」,這裡又再次強調「為腹不為目」,單單舉「目」,說的是眼睛為陽,其中有神,方能視物,同樣的耳朵能聽,口能感味,其中也是有神的作用,神若隨感官而出,則會牽扯到心,如此則「不利人身」。而「為腹」,指的是靜,從靜而能讓外放的能量收回,不敢惑於感官,如此「壹志凝神」才能「盡性立命」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道聖門仙道氣功★台灣清靜學會 首頁 -> 台中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(GMT + 8 小時)
前往頁面 上一頁  1, 2, 3
3頁(共3頁)

 
前往: 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